日期:2021-08-22
這是金色花教案設計,是優(yōu)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,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。
一、教學設想
《金色花》優(yōu)秀教案設計
《金色花》這首散文詩,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,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,表現(xiàn)家庭之愛。在教學時,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,再通過多讀、多品、多思、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,感悟愛的美好、圣潔。
二、教學目標
知識技能: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,把握人物性格,學會正確表達。
情感態(tài)度:體驗人間摯愛親情,培養(yǎng)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。
三、教學重難點
如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
四、課前準備
學生:解決生字詞;熟讀課文
教師: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,多媒體輔助教學。
五、教學過程
(一) 導入新課
出示一幅老師自己和孩子的照片,請學生觀察照片,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,給照片擬一個小標題。
(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這樣一個主題引出課文《金色花》。)
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、最無私的愛,是母愛的力量推動了世界的發(fā)展。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――《金色花》。
(二)整體感知
1、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
金色花:印度圣樹,開金黃色碎花,神圣而又美麗。
泰戈爾:印度文學家,詩人,代表作有《新月集》《飛鳥集》等,曾獲諾貝爾文學獎。
2、教師范讀課文
前提:掃除字詞障礙
匿(nì)隱藏:不讓人知道。 禱(dǎo)禱告,向神祈求保佑。 衍(yǎn)
(教師的配樂朗讀一定要有感染力,把學生帶入到孩子與母親這樣一個嬉戲的世界中)
要求學生想像老師朗讀的畫面,感受其中的情節(jié)。
教師朗讀課文
過渡:真希望老師剛剛能把大家?guī)氲揭粋€孩子的游樂世界中,下面
3、聊一聊
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,請你用自己優(yōu)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。
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,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。
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,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。
B集體討論。
這一首散文詩,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,感受到母子之愛,那么一種親昵,那么一種親熱。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,那么天真,那么活潑,那么可愛?{生:因為他沐浴著母愛。}愛是交流的。小孩子領受著母愛,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?
4、合作學習
分組共同研討下列問題(注:這些問題的提出,是學生在朗讀詩歌過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問題。)
①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?
(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,印度也一樣。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,最美麗的'圣樹上的花朵,贊美孩子可愛。那金黃的色彩,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。人們喜愛花兒,花兒也惠及人們,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。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。
②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,而且一而再,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? )
(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么,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。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,變成一朵金色花,可以看著媽媽工作,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,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。孩子懂得,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,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,他不圖媽媽夸獎,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。所以他只是撒嬌,就是瞞著媽媽。)
③為什么媽媽見了面,說“你這壞孩子”?
(上文說,媽媽叫道:“孩子,你在哪里呀?”可以想見,不見了孩子,媽媽多么著急,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,一旦見了,又驚又喜,自然嗔怪孩子。)
學生以小組為單位,討論交流,教師參與指導,注重鼓勵。
5、內(nèi)容歸納
要求學生完成表格——《金色花》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
歸納:
當媽媽做禱告時我散發(fā)香氣,
當媽媽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到書頁上,
當媽媽拿燈去車棚,我變回孩子還求媽媽講故事。
小結:我看到了一個---------的孩子(可愛善良、孝順父母)
我看到了一個---------的媽媽(寬容慈祥、疼愛孩子)
過渡: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,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。可是,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母子之間并不愉快的聲音,不信,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。
(三)能力訓練
1、朗讀練習
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,請同學理解后,有感情的表演朗讀。
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?
不知道,別問我.
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
我不告訴你,媽媽.
朗讀指導:注意重音、語速、節(jié)奏、感情。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、溫馨、深情的,但不同的地方,朗讀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。
例:“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”媽媽不見了孩子,多么著急,一旦見了,又驚又喜,自然嗔怪孩子。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。
例:“我不告訴你,媽媽。”孩子撒起嬌來了,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,還要對媽媽保密,讓她莫名其妙。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、調皮的語氣。
學生自由朗讀,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,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。
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
2、寫作訓練
本首散文詩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,來抒發(fā)母親和孩子之間真摯的愛的,這種借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學習。
A出示例句:
(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,
我要散發(fā)花香沁入媽媽的心脾;
我要投落影子躲進媽媽的掌心;
我要迎風飄搖和媽媽爭個高低……
那么你還希望自己是什么?做什么?)
B請以假如我是——開頭仿照例句寫一首短詩。
C佳作交流
(四)布置作業(yè)
1、推薦泰戈爾的三首詩。《孩童之道》《開始》《紙船》結合閱讀提示,完成思考與練習。
2、今晚回家做一件實事來讓父母感受一下你對他們的愛。
3、背誦詩歌。
教學目標:
1、知識與能力目標:
(1)正確、流利、有節(jié)奏、有感情地朗讀詩歌,以培養(yǎng)語感。
(2)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,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。
2、過程與方法目標:
(1)通過各種朗讀方式(范讀、自由朗讀、齊讀)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。
(2)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,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。
3、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目標:
體驗人間至愛親情,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。培養(yǎng)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情以及欣賞感悟美的能力。
教學重點:
投入真情,反復誦讀,感知詩歌優(yōu)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感情。
教學難點:
鑒賞詩歌,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。
教學方法:
誦讀欣賞法、合作探究法。
課時安排:1課時
教具使用:多媒體
教學過程:
一、導入新課:
“同學們,小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詩,叫做《游子吟》,大家還記得嗎?”生答:“記得。”“那么,我們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吧。”(大家背)“恩,很好。那大家還記得這首詩表現(xiàn)的主題是什么嗎?”“深深的母愛。”“對,母愛。母親是離我們最近的人。母愛像一棵大樹,它庇護著我們成長;母愛像一盞明燈,它照亮我們前行的路;母愛像一股清泉,它滋潤著我們的心田。母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、也是最美好的情感。今天,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——泰戈爾的《金色花》,讓我們再進行一次愛的洗禮!”
二、作者介紹:
泰戈爾,印度文學家。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,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。詩集有《吉檀迦利》、《新月集》、《園丁集》,《飛鳥集》和許多中短篇小說。《金色花》選自他的散文詩集《新月集》。
金色花,印度圣物,木蘭花屬植物,開金黃色碎花。它在宗教中也是美好的化身。
三、知識積累,解決生字詞:
匿(nì)笑:偷偷地笑、嗅(xiù):用鼻子聞。動詞。
羅摩衍(yǎn)那:印度的一部敘事詩。
禱(dǎo)告:向神祈求保佑。
沐(mù)浴(yù):洗澡,洗浴。也比喻沉浸在某種環(huán)境里。
四、朗讀詩歌,感受意境:
1、學生自由朗讀。在學生自由朗讀后,請同學起來談自己的初步感受。同時追問有沒有最喜歡的語句,為什么喜歡這樣的語句呢?從這些語句中讀到了什么?
比如:①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,為了好玩,長在樹的高枝上,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,又在新葉上跳舞,媽媽你會認識我嗎?(讀出調皮、想象、快樂的感覺)
②你要是叫到:“孩子,你在哪里呀?”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,卻一聲兒不響。(讀出了母親的焦急的心情,可帶著急促的讀法。我調皮,讀出輕快的感覺。)
③“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”(讀出了愛憐、責怪。有一點嬌嗔,但是懸著的心終于落下,可以前面讀得急促,后面落下時變成厚重慢慢的讀法。)
④“我不告訴你,媽媽。”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。(讀出了調皮、撒嬌,可以輕快點讀。)
2、討論完后,進行第二次朗讀:集體帶著感情地誦讀。(師生一起)
五、詩歌賞析,合作探究:
1、通過前面的誦讀,我們可以看出詩中的“我”變成了一個什么呢?他變化的原因是為了什么?我們可以初步看出這個“我”是一個怎樣的角色?
明確:“我”變成了一朵金色花。變化的原因是“為了好玩。”(學生可另答為了母親)。初步可以看出“我”是一個有點調皮同時又非常開朗活潑快樂的小孩。
2、大家用到調皮一詞,非常好,請大家想一想,自己在生活對母親有沒有調皮過呢?(請一個同學分享)大家再看一下詩歌中“我”又是怎樣調皮的?
明確:學生討論,然后總結出“我”與母親的三次嬉戲:
母親禱告時,我發(fā)出花香讓母親問到。
母親讀詩時,我投出影子到母親書上。
母親去牛棚時,我跳下現(xiàn)出原形求母親講故事。
3、討論在這三次嬉戲中,“我”所做的事情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呢?
學生自由討論。明確:都是圍繞著母親展開,都是默默地沒有讓母親知道,像自己的小秘密。但是同時,又都是為了和母親親近。前面兩件事還體現(xiàn)出了“我”對母親的關愛,希望給媽媽帶來幸福。
追問:母親都是怎樣表現(xiàn)的呢?體現(xiàn)了母親是一個怎樣的性格?
明確:前面兩次,母親沒有任何反應,但是在詩歌最前面講到母親叫道:“孩子,你到哪兒去了?”可以看出母親的擔心。母親做禱告、看敘事詩,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充滿愛的人,善良,美麗,大方。當“我”變回原形后,母親說:“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”可以讀出母親的一種嬌嗔,但同時又讀出了母親的焦急以及后來終于將懸著的心落下。試想,孩子消失了一天,當突然又出現(xiàn)在你的.面前,是會有多么地驚喜與高興呢。
總結:可以看出母親善良、慈愛,同時又美麗、大方的性格特點。
4、那么同學們,這首詩描寫的對母親的愛是悄悄的、默默無聞的,大家贊成這種愛的表達方式嗎?為什么?如果是你,你會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愛?
此題自由回答。最后老師總結:詩中“我”對母親的愛是非常淳樸的,從一些默默無聞非常單純的做法中可以看出。但是,不管我們?yōu)槲覀兊母改缸鍪裁词虑椋灰俏覀冋嫘牡模紩浅8腥恕K裕屖篱g充滿愛吧,我們都要為我們的父母做一些事情。
六、拓展延伸、自由討論:
學習了這篇課文,大家都有被這種母子之情所感動。那大家知不知道其他一些關于親情的故事呢?有沒有要分享的。
學習目標:
《金色花》教學設計
1、把握詩歌基調,誦讀詩文,提高鑒賞詩歌力;
2、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學習方式;
3、體驗人間至愛親情,培養(yǎng)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。
教學重點:
反復誦讀,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。
課時安排: 1課時
課前準備
學生:查字典解決生字詞;熟讀課文;以“媽媽,我愛您”為題,寫一段話,準備在班里交流。 閱讀冰心表現(xiàn)母愛的詩篇。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。
教師: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,多媒體輔助教學。
課文感知
《金色花》篇幅短小,意蘊豐富。由假象“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”入文,由此生發(fā)想像——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“捉迷藏”,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(xiàn)對母親的感情,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,表現(xiàn)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。在教學時,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,控制好語速、節(jié)奏和重音,提高朗讀質量。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,提高感悟詩的'能力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(lián)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。
教學設計
課文導入
同學們,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,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。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、最美好的。現(xiàn)在請同學設想你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,然后以“媽媽,我愛您”為題,說一段話。(學生略思考后,2—3名同學回答)同學們說的很好,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。今天,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——《金色花》。
簡介作者
《金色花》的作者是印度詩人、作家泰戈爾,他一生創(chuàng)作豐富,詩集有《新月集》、《飛鳥集》等,長篇小說有叫、沙子》、《沉船》等。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。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,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——最高尚、最純潔的愛。
檢查預習情況(可用大屏幕投影)
整體感知
教師范讀課文(播放音樂配音),學生仿讀。(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,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。學生根據(jù)自己的體會進行仿讀。)
學生自由朗讀,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,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。
教師指導朗讀:注意重音、語速、節(jié)奏、感情(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、溫馨、深情的。但不同的地方,朗讀處理方法不同。如果學生讀不好,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。)
例:“你到哪里去了,你這壞孩子?”媽媽不見了孩子,多么著急,一旦見了,又驚又喜,自然嗔怪孩子。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。
例:“我不告訴你,媽媽。”孩子撒起嬌來了,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,還要對媽媽保密,讓她莫名其妙。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、調皮的語氣。
通過朗讀這首散文詩,我們感受到了母子間的款款情深,感受到母子之愛。在這首表現(xiàn)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,作者為我們展現(xiàn)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,中心人物是“我”,“我”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,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。為什么“我”那么快樂,那么天真,那么活潑,那么可愛?(學生回答: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。)“我”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?
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,提出共性問題。
1、“我”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?怎樣表現(xiàn)的?
2、“我”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?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?
3、“我”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?
4、“我”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?
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,教師參與交流
體驗反思
(過渡)母愛就在我們身邊,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。學習這首詩,你從中感悟到什么?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。
(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,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。)
(過渡)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,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,現(xiàn)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,有感情地朗讀課文。
延伸鞏固 背誦課文,準備朗誦比賽。
課后記:《金色花》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,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,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,培養(yǎng)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。文中由“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”生發(fā)想像,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,激發(fā)想像力和創(chuàng)造潛能。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,既發(fā)展學生的個性,又發(fā)展合作精神,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。
知識目標
1、積累字詞。
2、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人至深的親情。
3、熟讀背誦詩歌。
能力目標
1、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,繼續(xù)提高朗讀能力。
2、學習和借鑒詩歌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(fā)真情的寫法。
德育目標
詩歌展示、歌頌母愛。學習它,激發(fā)我們關愛母親、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,把獨特的歌喉獻給我們至愛的母親。
教學重點
1、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(fā)的感情,把握機詩歌托物言情的寫法。
2、熟讀背誦詩歌。
教學難點: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。
教學方法:學生自主、合作式學習,注重學生情感的熏陶、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
課時安排:一課時
教學過程
一、激情導入
有人說: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,那便是母親的聲音;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,那就是母親的身影。
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。同學們,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,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?今天,我們要學習的課文《詩兩首》中的第一首《金色花》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詩。
二、作者簡介
印度近代偉大作家、詩人、藝術家、社會活動家。一生創(chuàng)作豐富,早期作品有詩集《暮歌》、《晨歌》和劇本《修道士》、《國王和國后》等。著名散文詩集有《吉檀迦利》、《新月集》、《園丁集》、《飛鳥集》等。詩歌格調清新,具有民族風格,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。一九一三年獲諾貝爾文學獎。其創(chuàng)作對印度文學的發(fā)展影響很大,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影響也是廣泛的。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,所作歌曲《人民的意志》一九五零年被定為印度國歌。
三、預習檢測
1、給加點的字注音:
匿笑()沐浴()()禱告()
嗅()衍()摩()
2、解釋下列詞語:
匿笑、禱告、沐浴:
四、學生朗讀課文,教師給予指導
1、自由朗讀。2、聽課文示范朗讀磁帶,注意對朗讀技巧的把握。
3、個別學生讀。4、學生評價。
五、合作學習,質疑探究
1、請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。
(1)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事?(2)三次嬉戲具體是什么?(3)詩歌表現(xiàn)了什么?
2、為什么“我”想變成一朵金色花?為了好玩嗎?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?為了實現(xiàn)自己的小小心愿,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?
3、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?還罵“你這壞孩子”是什么口吻?孩子為什么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?
4、詩人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?結合注釋談談你的看法。
板書設計:
三、母親、孩子(金色花——圣樹)
次、禱告、散發(fā)香氣
嬉、讀書、投影書頁
戲、拿燈(去牛棚)恢復原形
六、遷移拓展
1、欣賞歌曲《燭光里的媽媽》,注意體會其內(nèi)在思想感情。
2、學生談感受。
幼兒園學習網(wǎng) | 聯(lián)系方式 | 發(fā)展歷程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