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1-09-30
這是寫觀察日記教學設計,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,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。
教學目的:關于觀察日記教學設計
1、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,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生字。注意“量”是多音字,在本課讀“liàng”。
2、學習用普通話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。
3、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“搬、運、輸”。
4、掌握寫日記的格式。
5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,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。
教學重點:
1、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,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生字。注意“量”是多音字,在本課讀“liàng”。
2、學習用普通話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。
3、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“搬、運、輸”。
教學難點:
1、掌握寫日記的格式。
2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,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。
課時安排:
二課時
第一課時
教學目標:
1、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3個生字,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生字。注意“量”是多音字,在本課讀“liàng”。
2、學習用普通話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。
教學重點:
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3個生字,會認雙橫線中的8個生字。
教學難點:
1、注意“量”是多音字,在本課讀“liàng”。
2、學習用普通話正確、流利地朗讀課文。
教具準備:
生字卡片
教學過程:
一、激趣導入。
1、同學們,你們喜歡寫日記嗎?
2、今天、我們一起學習一篇一個小朋友寫的.日記。
3、出示課題。指名讀題,全班齊讀。
二、初讀課文。
1、讀課文,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,借助生字表中的音節多讀幾遍,把字音讀準。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,做上記號,可以問問老師和同學。
2、出示生字卡片,檢查生字讀音。
(1)自由認讀。
(2)請“小老師”來帶讀生字。
(3)出示生字卡片,學生齊讀,打亂順序分組讀。
(4)去掉拼音,隨機抽讀。
3、記憶生字。
你記住了哪些字?是怎么記住的?(學生交流記字方法)
還沒有記住的字,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繼續識記。
4、再讀課文,這次要把課文讀得通順、流利,標出自然段序號。
5、指名一個同學讀課文,請他邀請幾個小朋友與他合作讀完課文。
6、請讀書的孩子上臺來,臺下的小朋友給他們提出“讀”的要求。(聲音要響亮,不讀錯字,不添字掉字)。
7、讀書的同學也給臺下的小朋友提出聽的要求(認真聽,不說話)。
8、讀后評議:誰讀得好?好在哪里?不足是什么?
三、學習課文1、2自然段。
1、再讀課文,要求:讀通順、連貫,思考,有什么明白的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。
2、學生質疑。
3、思考:日記寫了什么內容。
4、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,說說從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?
(中午,我在窗戶下面發現很多螞蟻正在搬運一小快月餅。)
指名朗讀——全班齊讀。
5、你對螞蟻的生活有感到驚奇嗎?哪些做法讓你感到驚奇。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,說說這一段作者做了什么?螞蟻又是怎么做的?
小組討論,指名回答。
6、指名朗讀,感情讀。
四、學寫生字。
1、觀察,讀記生字。
2、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,看清楚字形,找出關鍵筆畫。
3、范寫“搬”。
4、學生臨寫,注意強調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。
5、對比觀察,品字。
要求學生寫完后仔細端詳,與田宇格中的字比較,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字的筆畫美,結構美。
6、評析。
你的哪一個字寫得最好?好在哪里?
五、作業設計。
熟讀課文。
第二課時
教學目標:
1、復習鞏固8個生字,會寫3個字。
2、掌握寫日記的格式。
3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,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。
教學重點:
復習鞏固8個生字,會寫3個字。
教學難點:
1、掌握寫日記的格式。
2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,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。
教具準備:
生字卡片、教學掛圖、字典
教學過程:
一、復習鞏固。
1、開火車讀生詞。
2、聽寫生字。
二、學習課文。
1、你還對螞蟻哪些做法感到驚奇?為什么?哪一段寫了這個內容?
2、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。
3、同桌互讀。
4、指名讀,集體評議。
5、你們觀察過螞蟻嗎?有什么新的發現。
6、螞蟻有趣嗎?為什么?
7、齊讀全文。
8、總結日記的寫法。
三、復習部首查字法。
1、齊讀題目,說說每一個格子里應填什么內容。
2、自由練習
3、集體訂正。
四、學寫生字。
1、觀察,讀記生字。
2、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,看清楚字形,找出關鍵筆畫。
3、范寫“磚”。
4、學生臨寫,注意強調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。
5、對比觀察,品字。
要求學生寫完后仔細端詳,與田宇格中的字比較,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字的筆畫美,結構美。
6、評析。
你的哪一個字寫得最好?好在哪里?
五、作業設計。
1、用部首查字法查本課生字。
2、朗讀課文。
3、預習19課文。
板書設計:
18、觀察日記
我 螞蟻
擦、放上磚頭 亂了一陣 繞過
膠水畫圈 商量 碎月餅渣鋪路
課后記
[習作要求]
作文觀察日記教學設計
近來,你留心觀察了什么事物?是怎么觀察的?有什么新的發現?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?仔細回憶一下,把你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。題目自己定。如果你在進行連續觀察時,堅持寫觀察日記,可以選幾則自己滿意的日記,認真進行修改和加工,成為一篇習作,題目可以用《觀察日記╳則》,要注意日記的格式。
一、學習目標
1、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.內容,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,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,與人商討。
2、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。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、最受感動的內容。
4、能發現細心、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。
二、課前準備
1、提前一段時間布置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。
2、準備“爬山虎”圖片。
設計理念
寫觀察日記教學設計
1、通過學生回憶自己的觀察與發現,引導他們懂得如何觀察。
2、讓學生沉浸在觀察和發現的喜悅中,點燃思維的火花。
教學目標
1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,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,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。并善于發現新事物。
2、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,有條理地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,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。
3、讓學生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,也試著寫觀察日記。
4、練習修改習作。
重點難點
重點: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,讓孩子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'好習慣。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,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、生動地寫下來。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寫具體。
難點: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。
突破重難點的方法
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,讓學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地觀察,同時,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的事物的特征,及準備采用什么樣的句子,來使所觀察到的事物顯得生動、具體。
學具準備
讓學生帶上自己最喜歡的事物,如水果、植物、玩具、動物等。
教學建議
1、先布置學生觀察,寫觀察日記,
5、為了讓學生有題材可寫,教室可提供幾個實驗給學生回家做。
教學過程
一、復習導入
1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:說新發現
學生談談今天的新發現并說說怎么發現的。
1、板書:看
2、板書:聽
3、我發現…… 板書:仔細、認真
小結:觀察的“好幫手”: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舌頭、雙手、大腦
2師:本組課文我們學習了四篇文章,《古詩兩首》、《爬山虎的腳》、《蟋蟀的住宅》和《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》,它們都寫得具體、生動、有趣,同學們知道這些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有趣嗎?
生:與作者的認真觀察分不開。
生:與作者的長期、連續的觀察分不開。
3、師小結后導入:
對,同學們說得很好。它們都與作者平時的認真、連續的觀察密不可分。正因為如此,這些文章才顯得生動有趣,有吸引力。今天,我們就來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,把它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,讓自己的習作也顯得生動有趣。
一、單元整體分析
本組教材緊扣“細心觀察”這個專題,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是:《花鐘》《蜜蜂》《玩出了名堂》,1篇略讀課文:《找駱駝》,1個語文園地(包括口語交際、習作、日積月累、寬帶網),內容豐富多彩。有的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;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;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。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、勤于動手,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。通過本組教學,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。
本組教材體現了以專題組織內容、加強整合的編寫指導思想。前面有布置、中間有鋪墊、后面有拓展、交流。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系,密切配合的。在教學本組教材時,要把握好編輯意圖,加強整合的意識,落實教材要求。
二、教學內容分析
習作就是引導學生將課內外學習到的知識、方法,吸收到的經驗、養分,積累到的語言,內化為一種為了“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”的運用過程。而本次習作是圍繞本單元的主題“細心觀察”安排的,它是學習課文的延伸,又是口語交際的繼續。學生在課文學習中,一方面了解了豐富多彩的內容,學習了一些觀察方法,領悟了一些表達方法,一方面通過學習完課文《花鐘》后開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,自己親身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,并寫下了觀察日記。又在學習了《玩出名堂》后寫下了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。進而通過口語交際交流了觀察中的發現,這些都為這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。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直接而真實地獲取到了鮮活的習作素材,通過課文的學習與自身的實踐習得了一些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。這時指導學生習作學生便有料可寫,有法可循,學生自然樂寫,更能寫。
本次習作是寫一則觀察日記,所謂觀察日記就是用眼、耳、鼻、舌等多種感覺器官仔細觀察,體會各種現象,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。觀察日記的內容是多方面的,可以是自然現象,可以是植物的生長過程,動物的生活習性等等。可以寫一次的觀察內容,也可以記錄一個階段連續的觀察內容。而且本次習作要求更是不拘形式,要求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,寫自己最想寫的。提高了學生習作的信心與興趣。
三、學情分析
三年級第一學期處在從低年段向中年段過渡的階段,這時期的學生充滿好奇心,對周圍的一切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,小動物、小植物、一個新的玩具對他們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。他們喜歡觀察,善于發現。可是他們的觀察不深入,不細致,且意志比較薄弱,觀察不能持之以恒,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的情況嚴重,加之本班學生屬于城鄉結合的性質,農村學生占了比較大的比例。他們的知識面比較窄,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狹窄,故觀察的效果不佳。在寫作方面,學生剛從低年級的寫話過渡到中年級的習作,都有點畏懼心態,他們的習作偏向于概括性表達,什么內容都寫,主次不分,像流水帳一樣。所以引導學生細心地、連續地觀察是重點。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,詳略得當地將自己最想寫的、最感興趣的部分寫具體是難點。
四、教學策略
(一)根據《語文課程標準》指出,第二學段習作“要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、感受和想象,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刻、最受感動的內容。”針對該要求擬定把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發現能力放在首位。在綜合實踐階段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,以興趣激發學生觀察的熱忱,使學生在觀察中拓寬視野,增長知識的同時,拓寬習作的題材,使學生有話可說,有“料”可寫,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的心態中寫作。在習作階段重點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,以興趣驅動習作,讓學生敢寫,樂寫。
(二)遵循中年段習作時由說到寫再到說寫結合的思路,以多種形式讓學生把觀察中所見、所聞、所感、所想,按一定的順序,用生動活潑的文字記錄下來,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心態下,做到“我口說我心,我手寫我心。”
五、教學目標
(一)引導學生選擇觀察中自己感興趣的,最想寫的部分內容按順序寫一則觀察日記。
(二)引導學生寫日記做到格式正確,內容真實、有新鮮感,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。
(三)引導學生學會觀察,并善于發現新事物。
六、教學重、難點
(一)引導學生選擇觀察中自己感興趣的,最想寫的部分內容按順序寫。
(二)寫出觀察中的新發現,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寫具體。
課前準備:
(一)教師準備:多媒體課件。
(二)學生準備:1.預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,觀察生活,寫下觀察日記。2.準備實驗器材,給學生提供小實驗項目。3.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書刊、查閱網站解決觀察中發現的問題。
七、教學過程預設
回憶,重溫有趣的發現
創設通過闖關獲取“小小觀察家”的情景,引導學生回憶口語交際中有趣的發現。
【設計意圖:三年級小朋友勇于表現,爭強好勝的心態,創設通過闖關獲取“小小觀察家”的情景,然后設計讓學生回顧口語交際中的發現,自豪地介紹。誘發出學生強烈的參與活動的興趣,激發了學生自信與自豪的情感,活躍了氣氛,輕輕地掀開作文在學生心中的神秘面紗,讓學生放下畏懼習作的心態,樂于投進習作活動的中。為下一環節的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。】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