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1-11-02
這是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教學反思,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,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。
教學目標:
知識與技能:
1.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,它正在遭到各種污染,環境污染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。
2.討論怎樣保護環境。
3.懂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,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。
過程與方法:參與活動,討論、發表對環境問題及保護環境的見解;耐心聽別人的發言,簡明扼要地說,通過多方評價規范口頭語言表達。
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:增強環保意識。
教學重難點:
重點
1.指導學生在情境中討論交流時的條理性、應對性和合作性。
2.懂得環境對人類的重要作用,增強環境保護意識。
難點
1.尊重、理解對方,學會傾聽。培養調查、訪問、查找資料的能力,探究能力。
2.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環境,不做污染環境的事,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。
教學準備:
教師:美麗的環境錄像和被破壞的環境視頻。
學生:調查家鄉的環境現狀,查找相關資料。
教學時間:
1課時
教學過程:
一、創設情境
1.各組把要展示的標語版、手抄報、建議書等張貼在黑板上,進行展示。
2.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。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?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。看到我們生活的環境,你們有什么感想呢?讓我們首先進行一次展示會,把所有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,好嗎?
二、小組交流
1.小組成員就同一主題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。
2.小組成員整理本組成員收集的材料。
3.推舉代表,小組成員就本組的調查主題準備進行全班交流。
三、全班展示
1.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。
(1)以“我們與環境”為主題,結合本組的展示臺內容先進行充分講解。
(2)把事情的過程說清楚,把了解到的情況說具體。
(3)講的時候要有感情,把本組對環境保護的看法講出來,使聽的人了解情況并受到感染。
(4)其他同學要做一個有禮貌的聽眾,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,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。
(5)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在同學發言完畢后做補充。
(6)各組代表發言后,其他小組可提問。
2.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,各小組派代表交流。(提醒: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)
(1)小組輪流展示。(鼓勵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個性化的展示,如采用文字、圖片、實物或表演等形式)
(2)小組之間互相觀摩,“代言人”要向其他小組做集中介紹。
(3)每位同學都要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發言、展示,感受、了解我們身邊的環境,并準備對每個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或提出問題。
3.多方評價,深化主題。
通過各組同學評議:本次交流展示活動中哪個小組表現比較出色?(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)
(1)學生評價: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?為什么?
(2)教師評價: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,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。
四、總結、引導討論
1.引導討論:面對家鄉的環境狀況,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?
2.評出合理化的建議。
五、交際范例
用一諾:為了保護環境,我們可以這樣做,用水后及時關緊水龍頭;植樹造林,禁止亂砍濫伐;盡量多走樓梯,少乘電梯,健康又環保;垃圾分類回收。
六、延伸拓展
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,爭做一名環保小衛士。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,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。
教學目標
1.仔細觀察課本插圖,對身邊的環境問題有自己的認識。
2.激發表達的欲望,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同學分享。
3.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,能判斷出他們的發言是否與話題相關。
4.學會圍繞話題發表看法,不跑題。
5.能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措施,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。
重點與難點
1.能說出身邊的環境問題,清楚、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。
2.了解環境對人的重要性,懂得關愛環境、保護環境。
教學準備
教師:
1.多媒體課件。
2.提前搜集關于各地環境問題的材料,為上課做好準備。
學生:
1.準備與身邊的環境問題相關的圖片、文字等資料。
2.提前準備好發言稿,并嘗試先讀給爸爸媽媽聽,聽聽他們的意見。
課課時安排
1課時
教學過程:
一、導入新課,揭示課題。
1.展示關于身邊的環境問題的圖片、視頻等,并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問題。
#教案# 導語:同學們,你們是否向往這樣一個地方:那里山清水秀、鳥語花香,推開窗即能呼吸新鮮的空氣,一出門就能聽聞鳥鳴啾啾?可是現實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的。同學們可以看看PPT里的圖片,這些是老師從網絡上搜集來的,都是真實存在的。在我國,有些地方的環境問題十分嚴重。在你們的身邊有類似的環境問題嗎?
2.指名學生說說看完這些圖片后的感受。
生1:看完這些圖片,我的心里很難受,沒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得這么嚴重。
生2:環境問題真是令人痛心。我們一定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,還人們美好的生活環境。
3.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,導入本次“口語交際”的內容。
小結:同學們的認識很準確,環境問題真是觸目驚心,幾乎要引起大家的公憤了。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認識這些環境問題,并為改善環境出謀劃策。
二、讀一讀,領會要領。
1.讀一讀教材中的說明文字,出示教材中的插圖,為學生提供探究思路。
過渡:教材中的這段話告訴我們美好的環境是人們共同的追求,但現實往往不遂人愿,圖片中展示的就是各種破壞人們生活環境的現象。同學們先看看這幾幅圖片,思考下面的問題。
思考:
(1)圖片反映的是什么現象?
(2)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?
(3)這些現象會帶來怎樣的惡果?
(4)如何解決這些環境問題?我們可以做些什么?
2.引導學生再次觀看四幅圖片,指名學生講述畫面內容。
圖一:這張圖片反映的是生活垃圾污染問題。生活垃圾處理不當,不僅占用土地資源,而且污染空氣、土壤、水體,還能傳播疾病,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。
圖二:這張圖片反映的是水污染問題。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、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,使水受到污染。而日趨加劇的水污染,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嚴重威脅,成為人類健康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。
圖三:這張圖片反映的是空氣污染問題。工廠的廢氣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出,對空氣造成污染。而且這些廢氣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人的體內,有的會直接產生危害,有的還有蓄積作用,會更加嚴重地危害人的健康。
圖四:這張圖片反映的是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。固體廢棄物指的是沒有“利用價值”而遺棄的固體或半固體物質。固體廢棄物產量大,要占用大量土地資源。而且有些固體廢棄物有毒性,如果處理不當,會對他人健康造成危害。
3.引導學生說說觀圖、說圖后的感受。
4.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要點。
小結:生活垃圾、固體廢棄物隨意堆放,廢水、廢氣等隨意排放都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,搜集這些方面的圖片、新聞,了解各地的環境問題,會使我們對這類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。而通過相關了解,我們會增強環保意識,更加關注環保問題。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說說自己身邊存在的環境污染現象,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進措施。
三、說一說,交流看法。
1.學生分組交流,教師巡視,檢查學生的交流情況,并適時點撥、指導。
2.匯報展示,集體互動。
(1)指名學生交流自己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。(具體是什么問題?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)
(2)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。(需要做哪些工作?做了之后有什么效果?)
(3)引導其他學生對同學的發言提出意見。(同學的發言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?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?)
(4)教師適時點撥、總結,及時給予肯定、鼓勵,或指出不足之處。
生:在我們小區旁邊的那條馬路上,各種廢紙、塑料袋隨處可見,環衛工人根本打掃不及。明明馬路邊就有垃圾桶,有些人就是不把垃圾丟到桶里。
師:你真實地講述了自己遇到的問題,這值得大家深思。
生:去年“十一”黃金周后,我在網上曾看到過這樣一組照片:個別景區垃圾成山,景區工作人員整整用了三天時間才清理完。
師:是的,節假日后這種現象尤為嚴重,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游客,不亂扔垃圾。
生:我家鄉的工廠將工業廢氣排到空中,污染空氣,原來湛藍的天空變得灰蒙蒙的。
師:聽了你的講述,我們的內心也十分悲痛,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?
生:如何解決環境問題?我有一個小建議,政府制定一些規則,對破壞環境的人進行嚴厲處罰。
師: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,但是在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人鉆法律的空子,這就告訴我們……
3.教師總結交流過程。
小結:謝謝剛才幾位同學的分享。因為做了充分的準備,這幾位同學真實、清楚地向我們描述了他們遇到的環境問題,讓我們了解了在一些地方環境被破壞的嚴重程度,引起了我們的深刻反思。我們要向他們學習。在這幾位同學分享時,其他同學能做到認真聽講,邊聽邊思,并適時補充提問,這是很值得表揚的。
四、比一比,展示才能。
1.教師創設情境,組織比賽。
教師:同學們剛才的發言都很精彩,表現出了你們演說家的潛質。下面就讓我們來賽一賽,評出“演說家”。同學們自由分組,每組可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來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問題,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。其他同學認真聽,并選出幾位評委給分享者打分,最后得分的就是我們的“演說家”。
(課件出示評分標準:吐字清晰,表述流暢;描述準確,分析到位;態度大方,聲音洪亮。)
2.小組討論并選出參賽代表,組長說明推薦理由。
3.小組代表輪流上臺講述。
示例:同學們,我們的家園富饒而美麗,我們生活、學習的地方空氣是那樣的清新,環境是那么的優美。可是,你們知道嗎?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,美好的環境正在遭到破壞,它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災難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?我建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。當我們和家人出去旅游時,不亂扔果皮、包裝紙,發現垃圾要主動撿起來投進垃圾箱;在學校里,看見水龍頭沒關緊,要上前把它擰緊;看到光線充足,能主動把教室里的燈關掉……只要大家把愛護環境的信念裝在心里,落實在每一個小行動中,就能為保護環境盡一分力,添一片綠,就能共享和諧、美好的生活環境。
4.評委打分,綜合得分情況,確定得分的一位同學。
5.教師點評,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表揚、鼓勵。
五、做一做,張貼展示。
教師:通過這節課的學習,我們已初步了解了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,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。課后希望同學們可以繼續探討,使保護環境貫穿我們的生活。你們也可以從中選出十項最簡單易行的做法,印成“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”,張貼在我們學校、社區的布告欄里,使別人看了之后也能受到啟發,并自覺地保護環境。
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
1.不要浪費紙張,因為紙張來之不易!
2.不要亂丟亂扔,影響市容市貌!
3.出門時不要忘記關燈,以免浪費一度電!
4.洗完手請立即關掉水龍頭,以免浪費一滴水!
5.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,既對自身不好,又污染空氣!
6.綠色出行,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工具,既環保又健康!
7.養寵物的市民請不要讓狗狗隨地大小便,既污染環境,又污染風景!
8.從我們身邊做起,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覺做到不隨便亂扔垃圾,不隨地吐痰!
9.我們要愛護樹木花草,不要隨便砍伐、踐踏樹木和草地,種一棵樹就開辟了一片新藍天!
10.一只塑料袋微不足道,每天消費一個,會產生4噸塑料垃圾,所以不要用塑料袋,減少白色污染!
交際指導
1 、如果堵車時間長,我們可以提醒爸爸媽媽將汽車熄火。這樣可以減少尾氣排放,也可以節省燃料。
2 、最后離開教室的同學要注意關燈,大家一起努力,做到不開 “ 無人燈。 ”
討論后,選出十項保護環境簡單易行的做法,印成 “ 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 ” ,張貼在學校、社區等地方的布告欄里。
范例
①不到處亂丟垃圾,要把它們丟進垃圾箱。
②要積極參與對垃圾進行分類。
③拒絕過度包裝的商品,雙面使用紙張,買必需的東西。
④積極使用可再利用物品。
⑤如果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為發生,應提醒他( ( 她) ) ,說服他( ( 她) )不要再這樣做。
⑥愛護野生動植物。不要吃野生的動物或植物,并提醒他人也不要這樣做。 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
⑦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。
⑧應讓每滴水都變得有價值,也就是說,應盡量多次地使用每一滴水。如: : 你可以用洗過手的水拖地板等。
⑨綜合使用舊商品,變廢為寶。
⑩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,不浪費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分錢。
圖片激趣,導入課題
同學們,我們觀山,看海,聽雨,賞花……和大自然親密接觸,這些都讓我們心曠神怡。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。可是,只要大家稍稍留心,就不難發現人類的許多行為正破壞著我們的生活環境。
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: 校園里豎起一棵奇怪的“大樹”。這棵樹是用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做樹干,綠葉則是廢舊的暖壺壺殼,這棵兩米高的筷子“樹”“長”得挺茁壯。 這株筷子樹的制作者告訴記者:整個樹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達十萬支,這些筷子都是師生們平日在學校的食堂和校園周邊的商業街飯店里“撿”回來的。他同時談及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,也僅能制成這樣的筷子6000—8000雙,他們這棵樹雖然只有一米九,但耗費了十萬雙筷子。他們希望能夠警醒大家最終告別一次性筷子。
同學們,聽完這則新聞,能否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的想法? 我們與環境密不可分。
初設情境,共同探討
a.情境一:你和同學吃飯時,他隨手拿了幾雙一次性木筷,多的就扔在旁邊,請你勸勸他。
b.情境二:學校門口的餐館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,你打算怎樣去勸阻他? 工廠里生產過程排出的廢水直接排到河里 人們亂砍亂伐破壞生態環境 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大氣 人們的生活垃圾
為了保護環境,我們可以做些什么?
如果堵車時間長,我們可以提醒爸爸媽媽將汽車熄滅。這樣可以減少尾氣排放,也可以節省燃料。 最后離開教室的同學要注意關燈,大家一起努力,做到不開“無人燈”。
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
(1)看見垃圾,主動撿起扔在垃圾桶內,不亂扔垃圾。
(2)要珍惜水資源。可以將淘米水.洗菜水.洗衣服水用來澆灌樹木。洗完手后一定要 把水龍頭擰緊。
(3g果教室里沒有人在或只有幾個人的話,要把電燈關上。
(4)使用無磷洗滌用品,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,不燒散煤,拒絕食用野生動物。
(5)隨身攜帶環保袋,多使用筷子。因為一個塑料袋要200年來解化,少使用一次性碗筷。 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
(6)在學校的路邊及其他地方多設置一些造型各異的垃圾桶,最好是分類垃圾桶。因為我發現垃圾桶可分為“回收”和“
不回收”兩種,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,節約能源,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,節約能源的觀念,只有這樣,我們的校園才能更加整潔。 (7)要多植樹造林,不砍伐樹木。不踐踏草坪。
(8)不隨地吐痰,不亂扔紙屑果皮。
(9)少開車,多騎車。
(10)愛護環境。家中的死雞死鴨可以密封,然后拿到垃圾場,讓清潔工人處理掉。千萬不能丟到河中,因為這樣會污染河水。 總結全文,延伸拓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有許多小事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。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,會影響我們的生活,甚至可以結束地球的生命。地球是你的,也是我的,讓我們從現在開始,拉起我們的手,張開我們的口,檢點自己,勸誡他人,共同捍衛我們的家園。
教學反思:
1.在口語交際進程中,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交流之中,對身邊的環境問題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,并能圍繞環境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。
2.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,因此有少數學生當眾發表自己的見解時,態度還不夠自然大方,老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,要對這部分學生多加關注。
【教學目標】
1.引導學生發現人類的一些破壞環境的做法,同時學會在與他人意見分歧時,正確與人溝通,鍛煉口語表達能力。
2.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,能充分意識到環保不是一句空話,每一個人都應從身邊做起,從我做起,做環保衛士。
3.討論總結出切實可行的環保小建議,并帶動周圍的人一起落實到行動中。
【教學重點】
引導學生發現人類的一些破壞環境的做法,同時學會在與他人意見分歧時,正確與人溝通,鍛煉口語表達能力。
【教學難點】
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,能充分意識到環保不是一句空話,每一個人都應從身邊做起,從我做起,做環保衛士。
【教學課時】
1課時
【教學過程】
一、圖片激趣,導入課題
同學們,我們觀山,看海,聽雨,賞花……和大自然親密接觸,這些都讓我們心曠神怡。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這樣美好的環境里。可是,只要大家稍稍留心,就不難發現人類的許多行為正破壞著我們的生活環境。
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:校園里豎起一棵奇怪的“大樹”。這棵樹是用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做樹干,綠葉則是廢舊的暖壺壺殼,這棵兩米高的筷子“樹”“長”得挺茁壯。這株筷子樹的制作者告訴記者:整個樹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達十萬支,這些筷子都是師生們平日在學校的食堂和校園周邊的商業街飯店里“撿”回來的。他同時談及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,也僅能制成這樣的筷子6000—8000雙,他們這棵樹雖然只有一米九,但耗費了十萬雙筷子。他們希望能夠警醒大家最終告別一次性筷子。
師:同學們,聽完這則新聞,能否用一兩句話說說你的想法?
師:我們與環境密不可分。(教師板書:我們與環境)
二、明確要求。
1.讀一讀:理解口語交際內容及要求
讀課本中的文字,借助文字,明確今天的口語交際內容。
2.自讀完成后小組內組長檢查任務完成情況;明確具體話題,小組長要做好記錄。
小組內進行交流,你的理解。
3.想一想:圍繞哪個話題展開討論。
交流內容:
①在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;
②這些問題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;
③為了保護環境,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。
三、初設情境,共同探討。
1.說一說。
a.情境一:你和同學吃飯時,他隨手拿了幾雙一次性木筷,多的就扔在旁邊,請你勸勸他。
b.情境二:學校門口的餐館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,你打算怎樣去勸阻他?
師:誰來說一說。
生:有些木筷并不衛生,因為每一雙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經過樹木的砍伐、切斷、沖坯等十幾道工序,而且為了讓筷子看起來潔白干凈,成型的筷子還要經過硫磺熏,熏不白的就用雙氧水和硫酸鈉再次浸泡漂白,然后用滑石粉拋光。
生:讓我們少用一次性筷子,出外就餐時盡量自備筷子,或者重復使用自己用過的一次性筷子。
2.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?
a.小組內交流。
b.每組請代表在全班交流。
生:工廠里生產過程排出的廢水直接排到河里;
生:人們亂砍亂伐破壞生態環境;
生:工廠里排出的廢氣污染大氣;
生:人們的生活垃圾。
3.為了保護環境,我們可以做些什么?
生:如果堵車時間長,我們可以提醒爸爸媽媽將汽車熄滅。這樣可以減少尾氣排放,也可以節省燃料。
生:最后離開教室的同學要注意關燈,大家一起努力,做到不開“無人燈”。
師:同學們的做法很好。
四、動手實踐,從我做起。
1.師引入:愛護環境不僅要認識到,更要會動手做。那么,我們能不能把剛才交流的內容進行梳理,選出十項保護環境簡單易行的做法,制作成“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”呢?
2.學生合作交流評選出“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”。
預設:
保護環境小建議十條
(1)看見垃圾,主動撿起扔在垃圾桶內,不亂扔垃圾。
(2)要珍惜水資源。可以將淘米水.洗菜水.洗衣服水用來澆灌樹木。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龍頭擰緊。
(3)如果教室里沒有人在或只有幾個人的話,要把電燈關上。
(4)使用無磷洗滌用品,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,不燒散煤,拒絕食用野生動物。
(5)隨身攜帶環保袋,多使用筷子。因為一個塑料袋要200年來解化,少使用一次性碗筷。
(6)在學校的路邊及其他地方多設置一些造型各異的垃圾桶,是分類垃圾桶。因為我發現垃圾桶可分為“回收”和“不回收”兩種,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,節約能源,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,節約能源的觀念,只有這樣,我們的校園才能更加整潔。
(7)要多植樹造林,不砍伐樹木。不踐踏草坪。
(8)不隨地吐痰,不亂扔紙屑果皮。
(9)少開車,多騎車。
(10)愛護環境。家中的死雞死鴨可以密封,然后拿到垃圾場,讓清潔工人處理掉。千萬不能丟到河中,因為這樣會污染河水。
五、全班匯報,點評鼓勵。
1.在小組發表意見的基礎上,各小組將意見綜合起來,由代表向全班進行匯報。組內同學做補充。
2.學生自我評價、互相評價和教師評點等方式靈活運用。
六、總結全文,延伸拓展。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有許多小事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。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,會影響我們的生活,甚至可以結束地球的生命。地球是你的,也是我的,讓我們從現在開始,拉起我們的手,張開我們的口,檢點自己,勸誡他人,共同捍衛我們的家園。(教師板書:保護環境,人人有責)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