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1-08-16
這是語文我是中國人教案,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,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。
教學目標:
情: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創作的濃郁京韻,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,從而引發做中國人強烈的自豪感。
過:通過聆聽對比、角色體驗、自主探究等方式,讓學生學會演唱并表演京歌《我是中國人》。知:學唱京歌《我是中國人》,初步掌握板眼、閃板、拖腔知識點。
教學重點:通過對比聆聽與學唱的形式,能夠用京劇的風格韻味演唱《我是中國人》。
教學難點:弱起、波音、裝飾音、拖腔的唱法,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,邊唱邊表演。
教學過程:
一、激情導入,營造氛圍
師:首先來聽一首歌曲,這首歌曲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歌曲風格上不太一樣,你聽一聽,這首歌曲是音樂風格。(京劇)帶有京劇風格的京歌,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《我是中國人》。
二、學習京歌《我是中國人》。
1、邊聽邊思考京歌的情緒
師:熱情豪邁,節奏有什么特點?這首京歌吸取了京劇西皮流水的特點,只有強拍沒有弱拍。1/4拍在戲曲中強拍叫做板,弱拍叫做眼,這首就是有板無眼。一起跟著京歌點拍,想想哪些地方你覺得有京劇的味道。
2、再次聆聽感受京味
師:這種長音叫做搖板,這種音的演唱是京劇中特有的一種演唱,也是京劇的一個特點。
3、老師范唱歌譜,引導學生注意“閃板”
師:老師在唱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戲歌出現了幾次八分休止符?
師:八分休止符都是在每小節的前半拍,在京劇中稱之為閃板。它停頓前半拍,使歌曲顯得更加鏗鏘有力。
4、彈琴引導學生唱譜
掌握閃板、拖腔、體驗戲歌韻味。你覺得哪里有困難,同學們找一下。(“人”字的演唱。)
5、解決難點
1、最后一句拖腔的“人”字可以分成3部分來演唱,旋律,5的長音,1的長音。這個音比較長,在哪個地方加上換氣會比較好?5有幾拍?(9拍)。
2、處理每一句前半拍的'八分休止符,波音、前倚音。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戲曲的味道。
6、按節奏讀歌詞
帶著自豪感朗讀歌詞。
7、老師彈琴引導學生填詞演唱。
隨琴完整演唱歌曲,注意戲歌韻味及展現自豪感情。
8、以自豪的情感跟著伴奏完整演唱京歌《我是中國人》。
三、拓展延伸,擴展視野
1、京劇中角色的分類:生、旦、凈、丑。
2、京劇中臉譜。聽賞《說唱臉譜》,介紹京劇中臉譜的含義。
3、一起來欣賞京劇片段《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》感受一下京劇的韻味和京劇中的一些動作。
課堂小結:
師:京劇現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更應該去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良文化傳統,讓我們從唱戲歌開始,慢慢地去了解京劇,學習京劇,將來也能夠登上戲曲的舞臺一展風采。
教學目標:
1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體會并學習吉鴻昌熱愛祖國,自覺維護民族尊嚴的精神。
2、抓住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事件,按提示找出描寫人物的行動、語言等主要語句,概括歸納后組織成課文的主要內容。
3、認識“侮、辱、紐、迫”等12個生字,會寫“侵、迫、率、侮、辱9個生字
教學重難點:
1.抓住吉鴻昌在關鍵時刻所說所做的語句,通過讀、議的形式,體會吉鴻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2.學習抓住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。
教學用具:
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
教學用時:
2課時
第一課時
教學流程:
(一)引入新課:
1、介紹吉鴻昌,引入課文。出示圖片:吉鴻昌墓碑。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吉鴻昌的小故事。
2、初讀課文,了解課文主要內容。
(1)自由讀文,了解課文主要內容。
(2)請同學們想一想: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?
(3)、深入學習,理解課文。
3、默讀課文,畫出相關的語句,談一談你的感想,再把它讀好。
(1)畫出外國人嘲笑和侮辱吉鴻昌的兩次對話,想一想,兩次對話各是什么意思?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?
(2)當外國人嘲笑和侮辱吉鴻昌時,吉鴻昌是怎么說的?怎么做的?
4、總結課文。
讀了這篇課文,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
第二課時
教學流程:
一、引入
學生再讀課文,回顧課文情景
二、課外引申:
1.讀后師說:中國的近代使是一部屈辱的歷史,當時的政府腐敗無能,任外國侵略者欺凌,但是每當國家面臨危亡,人民受到欺凌的時候,總會有許多愛國志士挺身而出,自覺維護國家的尊嚴。我們課外已經讀了許多有關近代愛國志士的書籍,并且寫了讀后感,這節課我們進行交流。
2.學生先按小組交流,然后在集體中交流。
教師及時點評。
三、積累內化
1、識字教學
學生看生字卡片,開火車讀字組詞。
2、寫字教學
教師板書,生臨寫后摹寫。
四、總結全文
師說:這些愛國志士的愛國事跡讓人感動,精神讓人震撼,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我們一起為祖國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教學目標
1. 簡單了解有關戲歌的一些知識,激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2. 能夠用京劇的風格韻味演唱《我是中國人》。
3. 進一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,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,學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。
教學重難點
弱起、波音、裝飾音、拖腔的唱法,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。
教學方法
欣賞法、對比法、講解法、聽唱法、教唱法。
教學準備
錄音機、課件
養成教育訓練點
上課要養成專心聽講,積極發言,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好習慣,并引導學生平時要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。
教學過程:
一、導入
1.教師用京腔向同學們問好,要求學生也用同樣的腔調向老師問好。
提問:覺得這樣的問好與平時有什么不同?
2.課件播放《說唱臉譜》片斷
引出戲歌的概念。戲歌:用戲曲的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,就叫戲歌?戲歌是戲曲這種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代流行因素結合的產物。它是歌中有戲戲中有歌,很受大家的喜愛。
二、新歌學習
1.初次聆聽《我是中國人》
學生感受歌曲情緒。
引導學生從歌曲情緒和歌曲內容說說對歌曲的感受。
師:這首歌曲的情緒是熱情豪邁的,它贊揚了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傳統美德和中國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。
2.再次聆聽感受歌曲節奏
提問:這首戲歌的節奏有什么特點?
學生說一說
師:這首戲歌吸取了京劇西皮流水的特點,只有強拍沒有弱拍。在戲曲中強拍叫做板,弱拍叫做眼,這首戲歌就是有板無眼。讓我們來點著板,輕聲哼唱全曲。
3.學生點著板輕聲哼唱全曲
4.分句學唱解決難點
A 第一句“我是一個中國人”比較有戲曲的特點
按節奏讀歌詞
跟琴學唱歌譜然后填詞
老師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,讓學生感受到波音
老師講解上波音的唱法,學生練習
還有哪一句帶有波音記號呢?學唱“炎黃子孫龍的傳人”
總結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戲曲的味道
B “文明古國,更要講文明。”
〈1〉跟琴學唱歌譜然后填詞
〈2〉老師加上倚音范唱,讓學生感受到和她們唱的有所不同
〈3〉老師講解前倚音的唱法,學生練習
〈4〉總結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戲曲的味道
〈5〉還有哪一句帶有倚音呢?讓我們來唱一唱.“堂堂正正”
C 最后一句“人”字的拖腔,一共有23拍(用教唱歌譜的方法解決難點,學會后要求學生盡量做到字正腔圓。
師:這個“人”字是一字多音,叫做拖腔,是戲曲的一大特點。請大家在老師唱歌譜的同時,邊唱邊數拍。
學生可跟琴視唱前9小節歌譜,再唱后14小節,最后23小節連起來唱,讓學生找出換氣的地方。
D 師生接唱最后一句。
5.跟琴完整學習歌曲
同學們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圓,就連老師都佩服你們,老師教給你們一個戲曲動作作為獎勵吧。
師表演跑圓場并介紹戲曲演員圍著舞臺中心繞圈子,表示在長途上行走叫做跑圓場。
學生分組表演。
讓我們來完整的唱一遍,老師唱歌譜你來唱歌詞。
6.休止符
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在這首戲歌中有什么作用呢?
學生答
對比練習
7.有感情的演唱
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感到驕傲,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來唱這首歌。
8.播放名家唱段視頻。
從同學們的歌聲中,老師已經感受到了你們內心的激動,那么藝術家們是怎樣演繹同名戲歌《我是中國人》的呢?
9.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再來跟伴奏演唱一遍。
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。
10.分組比賽唱
學生評價
三、表演唱
學生根據前面已學過的動作邊唱邊表演。(相互學習)
四、總結
師:在我國眾多的戲曲劇種中,哪個劇種被稱為“國粹”?
京劇現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朋友。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更應該去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良文化傳統,讓我們從唱戲歌開始,慢慢地去了解京劇,學習京劇,將來也能夠登上戲曲的舞臺一展風采。
學生跟音樂跑圓場離開教室。
一、教學目標
1.通過聽讀句子,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,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。
2.通過觀察圖畫,初步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。
二、教學重難點
教學重點:
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。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。
教學難點:
初步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。
三、教學策略
教學時可以結合插圖、講述少數民族故事、結合升國旗儀式等內容,讓學生對“祖國、我是中國人、民族”等有初步感受和概念;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,通過圖片、歌曲、視頻等形式,展示中國地圖、天安門圖片、歷史故事視頻、少數民族風俗圖片等資料,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。
四、教學過程
(一)問題導入,激發興趣
同學們,翻開語文書第一頁,在這頁美麗的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?
預設:許多小朋友、國旗、天安門廣場、花、“我是中國人”五個字。
【設計意圖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,讓學生觀察教材插圖,通過提問引發學生興趣。
(二)補充資料,談話引導
1.小朋友們,我們的祖國是“中國”,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國吧。
課件出示:中國地圖、天安門、中國國旗的圖片。
(1)中國地圖:我們祖國的地圖是什么形狀的?
(2)天安門:你們都去過天安門廣場嗎?天安門廣場是什么樣子呢?
(3)中國國旗:我們的國旗是什么顏色的,國旗里有什么形狀呢?
預設:生自由說話,加深學生對國旗等的印象。
播放欣賞歌曲《我愛北京天安門》,可鼓勵學生跟唱;也可播放升國旗的圖片和視頻。
【設計意圖】通過補充各類資料,讓學生對祖國有基本的認識;發散思維,練習說話。
2.課文圖畫里的小朋友們,他們代表了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。
(1)你們找一找,哪一位小朋友穿的衣服和我們穿的衣服很像?哪位同學是少數民族,請你舉手,好嗎?
預設: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漢族小朋友的圖片;如有少數民族的學生,可以引導說說自己的民族。
(2)通過圖片介紹蒙古族、藏族、滿族等少數民族。
(3)讓學生在以上說話的基礎上,讀一讀“我是中國人”等語句。
【設計意圖】讓學生初步知道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,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。
(三)拓展欣賞,課后延伸
1.欣賞歌曲《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》。
2.回家后,同學們可以把今天我們了解的關于祖國的內容說給爸爸媽媽聽。
【設計意圖】讓學生在欣賞歌曲、聆聽歌詞的基礎上對愛國有進一步感性的認識;課后延伸的回家說話,加深學生所學并助于家長和學生的溝通。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