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1-07-28來源:幼兒園學習網
這是大班韻律活動3篇,是優秀的幼兒園活動教案文章,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。
活動目標:
1、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風格,嘗試用身體動作隨樂表現A段豆豆歡快跳躍的狀態,B段豆豆連續翻滾的狀態。
2、根據游戲的情境線索,遷移生活經驗相互學習并探索動作表達的多樣性及有序性,嘗試隨樂完整游戲。
3、在游戲過程中,體驗根據音樂信號扮演“豆豆”創造性律動的快樂情緒。
活動準備:
1、塑料圈人手一個;
2、完整音樂、A段音樂、B段音樂;
活動過程:
一、調動原有經驗,喚起有關豆豆的經驗。
師:你見過豆豆嗎?
調皮的豆豆會干什么呢?(會動,會怎么動?)
二、篩選豆豆的兩個動作(跳、滾),聽辨A段B段音樂性質,嘗試匹配。
三、熟悉A段音樂,探索豆豆跳的動作并嘗試有序表達。
1、探索手扮演豆豆,在身體各部位隨樂跳。師:可以怎么跳?可以在身體哪些地方跳?
2、探索手扮演豆豆,在身體各部位有序地隨樂跳。師:一會兒在這跳,一會兒在那跳,記不住怎么辦?
3、師給A段動作結構,幼兒觀察并調動已有經驗解釋動作意義。
(跳、跳、跳、跳 搖呀 哈哈哈)
4、熟悉A段,理解意義后的完整隨樂表達。
四、熟悉B段音樂,探索豆豆滾的動作。
1、傾聽B段音樂,探索豆豆滾的動作。師:豆豆喜歡跳。還喜歡滾呢?可以怎么滾?
2、探索身體其他部位扮演豆豆隨樂轉動的動作。
師:音樂有四句,我們可不可以選身體的四個地方表現豆豆轉動。
五、完整隨樂表現。
1、創設情境,散點在大圈內游戲。
2、創設情境,拓展B段游戲玩法,散點在小圈內游戲。
活動目標:
1、通過學習律動《采茶》,加深幼兒對這一民間音樂的印象,并體驗江南人民采茶時的喜悅心情;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。
2、學習采茶動作: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,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。
3、發展幼兒的表現力、想象力。
活動重難點:學習采茶的動作;跟著音樂的節拍采茶。
活動準備:磁帶、茶葉。
活動過程:
1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,引出新授。
師: “小朋友,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?”;“你們知道茶葉是什么季節采摘的嗎?”;“現在是什么季節?;“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去茶園采茶,你們想不想去呀?”
2、教幼兒律動《采茶》的過程。
教師示范引導幼兒學習采茶動作要領:大拇指與食指相捏的同時,手臂略彎曲并有后縮的感覺,眼睛一定要看著手。(為了能喝到又鮮又香的茶葉,人們通常都是采樹尖上的葉子,最嫩的地方,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來捏。)
放茶:采茶后手翻一下,手心向下放入籃中,眼睛同樣要看手。
3、教幼兒律動要領。
引導幼兒用語言編出采茶動作的要領:
左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,右邊采一片放進小籃子;
連采幾片放進來,連采幾片放進來;
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,撥開樹枝采一片放進來;
太多了,兩只手一塊采了放進來。
4、幼兒掌握動作要領后,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動,激發幼兒對采茶律動的興趣。
提示:讓幼兒生動、活潑的表現動作,充分感受采茶時的喜悅心情。
活動目標:
1、感受歌曲活潑、愉快的情緒,能夠初步理解歌詞的內容。
2、能夠用身體語言來表現小花和毛毛蟲的快樂。
3、在活動中積極創遍動作并能夠大膽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。
活動準備:
毛毛蟲和小花的活動教具,毛毛蟲和小花的頭飾若干。
活動過程:
(一)教師創設游戲情境,引起幼兒興趣,理解動詞“扭”。
1、教師出示毛毛蟲,激發幼兒興趣。
教師:小朋友看誰來做客了?我們一起向它問聲好吧。
幼兒集體:毛毛蟲好!
(評析:活動的一開始,老師就運用親切的問好方式將活動中的主人公就引了出來,引起了孩子的興趣,十分適合小班的孩子。)
2、教師扭動毛毛蟲,幫助幼兒理解“扭”的`意思。
教師:毛毛蟲還會跳舞呢,你們看!(教師活動教具并有節奏地朗誦歌詞:毛毛蟲,毛毛蟲,扭呀,扭呀,扭呀扭)它是怎么跳的?
(評析:教具的使用相當成功,吸引了所有的孩子,當老師說出扭的詞語的時候,有的孩子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,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接軌了,產生了一定的共鳴。)
3、教師引導幼兒做動作,理解“扭”的意思。
教師:你們愿意上來扭一扭嗎?
幼兒A:這樣的。(但是這個孩子上來之后顯得十分靦腆,于是老師就用手幫助孩子擴大身體的左右搖擺動作)
(評析:有的能力強的孩子已經能夠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扭了,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課,膽子還不夠大,顯得有些膽小,但是老師的夸張表現是十分有效的,在不影響幼兒本身動作的基礎上,對動作進行了放大,幼兒看得比較清楚。)
4、理解扭的意思,創編不同的扭的動作。
教師:還可以怎么扭?
幼兒A:也可以這樣的。(一個幼兒用自己的身體畫著圓)
幼兒B:……(這個孩子沒有說話,但是舉手了,老師想了一個動作并征求她的意見,在征得同意之后教師和孩子一起在上面表演了)
幼兒C:……(這個孩子也積極舉手了,但是上來以后,貼在老師身上不肯表演,滿臉害羞的表情,教師提議和她一起演,她同意了,于是兩人一起合作表演了)
(評析:在這個環節中,教師大膽嘗試了在小班剛入園的幾周內就進行創編活動,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,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給于了幼兒表現的空間,盡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現而不知道怎樣做的時候,教師及時給于幫助,沒有讓一個孩子錯過機會。)
(二)幼兒熟悉旋律,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第一段內容。
1、理解歌詞內容,教師有節奏朗誦歌詞。
教師:毛毛蟲會扭到哪里去呢?我們一起來聽一聽。
教師有節奏朗誦:毛毛蟲,毛毛蟲,扭呀,扭呀,扭呀扭,一扭扭到小花上。(下劃線的地方語氣強調加重)
2、教師出示小花,引導幼兒朗誦歌詞。
教師:毛毛蟲扭到什么上了?
幼兒:小花上。
教師:原來毛毛蟲扭到小花上了。(教師出示小花邊有節奏朗誦“一扭扭到小花上”)
教師:我們也來說一說。
3。幼兒跟老師完整朗誦第一段歌詞(幼兒跟旋律表演唱)
教師:這個故事好玩嗎?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!(教師邊操作活動毛毛蟲,邊有節奏朗誦第一段歌詞)
(評析:在這個環節中,教師大膽嘗試了在小班剛入園的幾周內就進行創編活動,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,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給于了幼兒表現的空間,盡管有些孩子急于表現而不知道怎樣做的時候,教師及時給于幫助,沒有讓一個孩子錯過機會。)
(三)幼兒熟悉旋律,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第二段內容。
1、教師有節奏朗誦歌詞,理解第二段歌詞內容。
教師:小花花也想扭了,你們看!(教師邊演示活動小花邊有節奏朗誦第二段:小花花,小花花,扭呀,扭呀,扭呀扭,一扭扭到草地上。)
2、幼兒跟老師朗誦第二段歌詞。
教師: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花花扭的故事。
(評析:在學習第二段歌詞的時候,教師所用的筆墨就少了很多,有了前面對于歌詞結構的掌握和旋律的熟悉,孩子們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,很快就拿下了這個環節。)
(四)幼兒跟旋律演唱歌曲、創編動作。
1、教師邊演唱歌曲邊表演。
教師:老師要把這兩個故事連起來唱一唱。
(評析:在教師進行表演的時候,很多孩子已經忍不住了,也站起來跟著老師表演,老師沒有阻止,用微笑接受了他們,之后參與的幼兒就更加多了。)
2、幼兒跟旋律表演唱。
教師:我們也跟著音樂一起唱一唱吧。
(評析:十分順理成章,教師邀請其他的孩子一起來表演,一個膽子比較小的孩子沒有參與,但是他十分認真在看,老師發現以后,及時拉著他一起參與了活動。)
3、幼兒戴上胸飾表演。
(1)教師示范角色。
教師:這是?(教師指頭飾上的圖片)
幼兒A:小花花。
教師:戴上頭飾以后,我就變成了小花花。
(2)教師示范,幼兒認定。
教師:這又是什么?
幼兒:毛毛蟲。
教師:那我戴上頭飾以后,就是?
幼兒:毛毛蟲了。
(3)幼兒觀察頭飾,認定角色。
教師: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也有一個頭飾,看看是誰?
(4)同伴觀察頭飾,幫助認定角色。
教師:你是誰?請你告訴他!(教師逐一詢問幼兒自己的角色,遇到有誤的,請旁邊的小朋友幫助他來認定角色)
(5)自我認定,履行角色。
A:自我認定:
教師:請小花花到媽媽身邊來。(教師戴上小花花的頭飾邀請所有的小花花到身邊)
教師:請毛毛蟲到媽媽身邊來。(教師戴上毛毛蟲的頭飾邀請所有的毛毛蟲到身邊)
B:履行角色:
教師:我們毛毛蟲扭到哪里去?
幼兒:小花花上。
教師:在哪里啊?他們都坐在小椅子上呢!等下我們一起去找小花,看誰先找到。
教師:一扭扭到小花上。快找。(教師逐一檢查幼兒的互動情況)
幼兒完整表演。
教師:現在輪到我么小花花上來表演了,你們準備好了嗎?你們扭到哪里啊?
幼兒:草地上。
教師:草地在哪里啊?草地就在毛毛蟲的腳下,我們扭到他們的腳邊去好嗎?
教師:一扭扭到草地上。趕快!(教師逐一檢查幼兒的互動情況)
幼兒完整表演。
C:交換角色表演
教師:你們想換一個表演嗎?那么和你的好朋友換一下再表演一次。
活動延伸:
我們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一玩吧?
《大班音樂活動3篇》:大班音樂活動第1篇大班音樂活動:《歌唱春天》設計意圖:美麗的春天來了,我和孩子一起在校園散步,吹著柔暖的春風,嗅著撲鼻的花香,柳綠槐紅的春天就這樣一路歌唱著而來,小草開始變綠,
《中班活動3篇》:中班活動第1篇 (一)晨間活動 目標: 1.為幼兒測量體溫。 2.提醒下棋的幼兒坐在桌子邊上下棋,自己的棋子保管好。 (二)戶外體育活動 小白兔找山洞 目標:練習雙腳并
《幼兒園中班重陽節活動方案2篇》:第1部分一、設計思考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,重陽節又叫“老人節”,尊老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于“尊老、敬老”為目
Copyright 2010-2019 Qinzibuy.com 【親親園丁】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粵ICP備14102101號